close

近期因為看到很多新聞在報

國道上的交通意外事故層出不窮

根據台灣交通部統計

綜觀高速公路所發生的交通事故

因輪胎部件故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可說是佔去了35%。

在這35%當中,又以「爆胎」為大宗,足足佔去了將近70%。

而為了降低這類事故所佔的比例,台灣已明令立法通過

宣布胎壓偵測器於2014年11月1日正式列為新車標準配備

同時於2016年7月1日起將胎壓偵測系統全面列為標配項目。

法令相關內容如下:

車輛「安全檢測基準第 68 點修正」法規實施時間及適用範圍:

1.1 中華民國103年11月1日起,新型式之M1類車輛及中華民國105年7月1日起,各型式之M1類車輛,應安裝符合本項規定之胎壓偵測輔助系統。
1.2 中華民國103年11月1日起,新型式之N1類車輛及中華民國105年7月1日起,各型式之N1類車輛,應安裝符合本項規定之胎壓偵測輔助系統。
1.3 本項規定僅適用所有車軸均為單輪設計之車輛。

M1類車輛:
指以載乘客為主之四輪以上車輛,且其座位數(含駕駛座)未逾九座者。
N1類車輛:
指以裝載貨物為主之四輪以上車輛,且其總重量未逾3.5公噸者。

由此可見車子的安全真的是馬虎不得啊啊啊啊啊啊~~~~~~

雖然說在2014年11月之前的舊車並不需要強制安裝

但是人客啊~~~

安全第一、安全第一、安全第一 (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!!!)

我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啊 @@

所以最近和朋友在#福貓挖寶網 團購了胎壓偵測器

對於我這個很少檢查輪胎狀況的人來說

也算是幫了我一個大忙!

外包裝大概是長這樣 ↓

IMAG5326.jpg

TPMS 的全名是 Tire Pressure Monitoring System
顧名思義就是 輪胎壓力檢測系統 (胎壓偵測系統)
可以針對輪胎的 胎壓 與 溫度 進行監控
當胎壓過低或過高可以提醒車主以防止意外發生

顯示器體積都很小,不佔車上空間 

IMAG5328.jpg

其實就經驗來講,真的很少人會去注意檢查胎壓

有些人都把輪胎碾到爆掉才知道(尤其是後輪,因為有時感覺不太出來)

他們會覺得說:輪胎真爛竟然爆胎了!

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輪胎被釘子扎到,輪胎在漏氣的狀態下繼續行駛才會爆胎

因為就算知道輪胎沒氣了,也不容易馬上發現!

而這時通常胎壓都已經剩不到一半

胎壓若長期不足,爆胎的風險也就越大

輪胎可說是車子行駛中最關鍵的角色,而胎壓又是輪胎最重要的靈魂

如果胎壓過高 or 過低都會影響行駛的操控性安全性

而且還會影響油耗輪胎的使用壽命

胎壓偵測感應器 ↓

IMAG5329.jpg

還附上3M魔鬼氈可將顯示器固定在車內 ↓

IMAG5331.jpg

所謂的胎壓偵測器

主要就是透過各式感測器來監控輪胎的胎壓

並在儀表板或是顯示器上顯示胎壓狀況(高階一點的機型還能夠顯示詳細的胎壓數據)

一般來說,胎壓偵測器分為「直接式」與「間接式」兩大類

「直接式」:透過安裝在各個輪胎的壓力感測器直接監控,並將第一手資訊直接傳回車內的接收器

「間接式」:透過車輛ABS的輪速感測器,在輪胎轉速發生差異時加以回報,但無法提供確切的胎壓數據

但倘若兩顆車輪同時出現轉速差異,機器就很難判讀胎壓問題,而且會因為外在因素造成系統錯誤判讀

正因為如此,目前市場仍是以直接式的胎壓偵測器為主流

而直接式胎壓偵測器也分成 內嵌式(胎內)氣嘴式(胎外) 兩類,兩者的優缺點請見下圖:

 

CHO-04

 

胎壓的單位

輪胎或打氣機上常見的胎壓單位有PSI、KPA與BAR三種

其中PSI = Pound Square Inch = lb/In2(磅/平方英吋)

也就是師父口中常說的幾磅胎壓的單位

簡單換算公式為1PSI=6.87BAR=6.9KPA

網路上也有一些換算成程式,可自行利用。

一般建議出門時就應該量冷胎的胎壓

(因為當輪胎在行進滾動時胎壓會上升3~5個PSI,因此測量胎壓應以冷胎壓為參考值)

有時候漏氣現象是慢慢進行的

因此早上出門前巡一次胎壓是最理想的。

普利司通表示,一台車就算靜止不動其實胎壓也會逐漸減少
因為輪胎都有所謂的毛細現象,空氣會慢慢洩漏,因此最少一個月就必須要量一次胎壓。
 

產品保固卡 ↓

IMAG5334.jpg

產品規格 ↓

LINE_P20160324_203922054.jpg

安裝示意圖 ↓

LINE_P20160324_203923965.jpg

看了這麼多

其實就是要呼籲大家要好好愛護自己的愛車拉

時時讓愛車的輪胎保持在適當的胎壓

不僅可提升 行車的安全性延長輪胎壽命 進而 降低爆胎事故發生機率

同時也能減少 懸吊 和 底盤 傷害,藉此保護車輛的機械結構

更甚者還能夠 提升燃油經濟效率,達到 節能省油 的首要目的。(油價很貴的啊啊啊啊~~~)

有鑒於此,各位車友也該是時候蹲下身去好好關心自家愛車的「四隻大腳」囉~~~

arrow
arrow

    Alb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